【新聞走基層(47)】用心帶領團隊——訪園林與建筑學院教師李琦瑋
【編者按】基層,,是新聞報道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群眾,,是新聞宣傳工作者最好的老師,。走進課堂寢室,,感知校情班情,觀察改革發(fā)展,,體味師生冷暖,,回應群眾關(guān)切,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清新鮮活的語言,,推出一大批“接地氣”、“有人氣”的新聞報道儼然成為了校園每名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責任,。
一棵樹,,根扎得深,才會枝繁葉茂,,充滿活力,。經(jīng)研究決定,學校在校園網(wǎng),、校報,、校園廣播等校園媒體推出《新聞走基層》系列欄目,對焦一線師生,、報道他們在幕后做出的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努力,。
今天的《新聞走基層?教師風采》走進我院園林與建筑學院教師李琦瑋。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他似乎無時無刻都在為他人解惑。他身穿著黑色T恤,,上面印著追夢的字樣,,利落的短發(fā),微胖的身軀,,熱情的言語,,親和的笑容像一陣暖流流淌在人心間,給人一種分外親切的感覺,。他就是李琦瑋,,園林與建筑學院建筑專業(yè)教師。
在31個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上,,他被評為我院優(yōu)秀教師,。記者對其進行了采訪,聽他講述背后的故事,。
大學畢業(yè)后的他原本在外省的一家企業(yè)工作,,從事于海西開發(fā)。由于父母都在贛州任教,,他希望能時常陪伴父母,,同時也受父母都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影響,2009年,,他辭去了優(yōu)越的工作,,選擇了環(huán)院,。“雖說在企業(yè)工作對自己的發(fā)展會更好,但對于我來說陪在父母身邊更為重要,?!?/span>他說。
入職以來,,他先后承擔了《混凝土及砌體結(jié)構(gòu)》,、《房屋建筑學》、《工程項目管理》,、《土木工程概況》,、《建筑材料》等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每年獨立開展《房屋建筑學》的教學實訓指導工作,。2009年,,在學院的指導下,他組織了2支隊伍,,第一次參加全國大學生建模競賽,,并于當年取得了江西省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的成績。2010年,,隊伍擴大到了12支,,還入圍國家賽,并獲得了全國二等獎一項,。
“我從未要求學生一定要拿獎,,而是和他們一起學習,讓他們快樂地學習,。”李琦瑋說,。目前,他依然帶領“筑夢隊”的學子參加“江西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與職業(yè)技能展示”,,獲得了眾多獎項,。
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條件和經(jīng)驗不足,,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憑著不為拿獎而拿獎的理念,,只是共同的興趣,讓大家以快樂學習的心態(tài)去自主學習,,逐漸以優(yōu)異的成績一步步地成長發(fā)展起來,。
參加團隊競賽的同學有一種現(xiàn)象,很多學生都希望加入他的團隊,,但要求不參加比賽,,因為很多同學不夠自信。李琦瑋告訴他們,,大家代表的是環(huán)院,、是江西省,、甚至是全國,他們會的你們也會,,你們不會的他們未必會,,你們是環(huán)院的最高水平。
經(jīng)過比賽后,,同學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并不比人差,一點點的成績逐步建立起了信心,?!捌鋵崿F(xiàn)在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同學們的智商都不會差,,能夠?qū)⑼瑢W們自主學習的熱情調(diào)動起來,融入隊伍才是獲勝的關(guān)鍵,,希望每個進入他團隊的同學都能有一份歸屬感,。也希望大家感恩這個平臺,因為人最重要的就是自信,,通過它建立起自信是一生受用的,。”李琦瑋說。
說起他的團隊時,,李琦瑋的言語中流出滿滿的自豪感,。他現(xiàn)在負責的團隊——“筑夢隊”名字是同學們取的。筑夢隊分為六個小團隊,,不同的方向,,分別對接不同的賽事,針對性很強,。
關(guān)于團隊培訓,,他采用傳幫帶的形式,以大三帶大二的,,大二帶大一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的人才會吸引同樣的人,。選人才并不需要他在某方面非常厲害,這些都可以學,,同學們的合作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團隊的和諧是很重要的。同學們進入團隊后,,他按照每個學生不同的興趣,、優(yōu)勢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調(diào)動同學的自主學習熱情。”李琦瑋對于團隊凝聚力尤其注重,。
在李琦瑋看來,,最值得珍惜的是比賽過程中彼此間建立的感情,做一件事功利性不要太過強烈,,好好享受過程中的相遇,、交流那些才是最彌足珍貴的。
在帶團隊競賽過程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建模比賽的國際賽,。從進入全國比賽到國際比賽,用了一年的時間,,最后比賽的時間是在大年初四,,同學們和自己都不能回家過年,大家難免會想家,,但是大家都堅持下來了,。“能夠堅持下來靠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大家都想堅持,,一起堅持下來。”他說,。最終比賽獲得了國際交叉學科建模競賽二等獎,。
他希望同學們學能夠踏實地學,玩能夠盡情地玩,。有時候?qū)W生煩躁時,,他甚至直接帶他們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帶他們出去散心,。在他看來,,這也是一種收獲,是成長路上不一樣的風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是他對學生的無限希冀。
他用堅持贏得了系列比賽,,用真摯的情感贏得了同學們的心,,更贏得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學生記者團李海燕,、曾雪)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