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的真懂,、真信,、真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做好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當前,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要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肩負起應有的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需要做到真懂、真信,、真情,。
真懂才能明其理、得其道,,這是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diào)研時明確提出“思政課的本質(zhì)是講道理”,,并要求思政課教師“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這一重要論斷包含著對思政課理論屬性的認定,包含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性的信心,,也包含著對思政課教師的信任和期望,。作為講道理的主體,思政課教師要想把道理講好,,就要沉下心來真做學問,、有真學問,對思政課特別是蘊含其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真正學懂弄通,。
怎樣才算真懂呢,?我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理論功底,二是要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就基礎理論而言,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努力達到更高的境界,,是學者永恒的追求。思政課教師要在全面吃透教材的同時,,深入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貫穿其中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做到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就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言,,因教師的年齡,、閱歷、積淀等不同,,這方面的能力存在巨大差異,,要特別用心體悟與提升,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主動走出校門,,真正走進波瀾壯闊的偉大社會實踐,,積極開展社會調(diào)查,用心,、用理,、用情去發(fā)現(xiàn)、感受,、體悟,,深入分析研究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與歷史規(guī)律,深切體會中國共產(chǎn)黨的偉大,、中國人民的偉大,、中國道路的正確和中國制度的優(yōu)越,深刻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只有這樣,,才能把思政課講得深入淺出,、引人入勝、令人信服,。因此,,能否以問題為導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檢驗我們是否學懂弄通的試金石,。
真信才能信仰牢、立場堅,,這是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說,,“辦好思政課,,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但最重要的是解決好信心問題”,。試想,,如果思政課教師自己都不信也不自信,怎么去教學生,,又怎么能夠讓學生信服呢,?
真懂和真信是一對辯證關系。懂是信的前提,,真懂了才會真信,。似是而非、半桶水,,是很難做到真信的,。信是懂的結(jié)果和表現(xiàn),如果不深信,,那就說明還沒有真懂,。當然,真信了,,也會促使我們進一步去努力地深挖深學,。
真信,既來自于理論的自信與力量,,也建立在實踐的結(jié)果之上,,因為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四個自信”來源于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優(yōu)秀精神文化傳統(tǒng),,來源于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真理偉力,。回望過去,,我們堅信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只有中國共產(chǎn)黨,,才能真正樹立起遠大理想與共同理想,才能真正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是否真信,、確信、堅信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理念,,是重大原則問題,,也是思政課教師最深層的思想內(nèi)核,。作為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才能夠滿懷熱情地走上講臺,,才能夠充滿自信地講好每一堂思政課。
真情才能引共鳴,、動人心,,這是關鍵
人是理性、意志,、情感的統(tǒng)一體,。如果說,真懂體現(xiàn)的是理性,,真信體現(xiàn)的是意志,,那么,真情體現(xiàn)的就是情感,。“以情感人”是思政課重要的使命和職責,。作為思政課教師,真情集中體現(xiàn)在愛黨,、愛國,、愛學生三個方面。
真情,,須體現(xiàn)在真心熱愛與堅決擁護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共產(chǎn)黨。我們黨一心為人民,,使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迎來了新生,,真正走上了富起來、強起來的康莊大道,,這是近百年來中國社會最重要最寶貴的歷史經(jīng)驗,。
真情,須體現(xiàn)在愛國上,。我們常講,,做人要有氣節(jié)、要有人格,。氣節(jié)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家國情懷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之一,,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國泰才會家安,,每個人的人生都與家國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真情,,還體現(xiàn)在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上,。要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培養(yǎng),。愛生如子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高校的精神傳承,。南京林業(yè)大學在兩江師范學堂時期,,校長李瑞清先生不僅為學堂制定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而且始終秉持“視教育若生命,,學校若家庭,學生若子弟”的信條終生不渝,。今天,,思政課教師也要繼承與弘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用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生態(tài),教學相長,、和諧共進,。
我們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要做到真懂、真信,、真情,,用自己的真才實學與真情實感,把每一堂思政課都講成“高峰體驗”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讓學生學有所獲,、心有所向。
(作者:蔣建清,,南京林業(yè)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